2018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在太原启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也是党的十九大之后的第一个科技周,围绕“科技创新,强业兴粮”主题,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科技兴粮、人才兴粮的活动。聚焦第一动力、突出第一资源,是粮食行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建设粮食产业强国的有力举措。
5月20日,2018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讲话并宣布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山西省副省长陈永奇致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景波主持。
张务锋指出,山西素以“小杂粮王国”著称,粮食产业特色鲜明。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同山西省紧密对接合作,大力推动特色杂粮产业发展,着力开发功能食品和药食同源产品,重点支持优质杂粮示范区和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此次在山西启动2018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务锋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要。作为13亿多人口的大国,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处于紧平衡态势,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当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人民群众对粮油消费的需求正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和“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便利”跃升。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粮食安全观,从战略上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始终绷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为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强力支撑;必须全面贯彻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方针,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动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
张务锋要求,2018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要突出“科技创新、强业兴粮”主题,集中推介粮油科技成果,组织人才供需对接,开展“中国好粮油”科普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传播生产和消费优质粮油的理念,进一步凝聚起产业转型发展、消费提档升级的共识和行动。
启动仪式现场还举行了“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授牌、粮食科普知识展、中国好粮油展、中国好粮油(小米)品鉴会、杂粮学术报告会等活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司局单位、各省区市粮食局和山西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粮食科研院校、企业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太原会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山西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20日,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共同推进山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太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山西省副省长陈永奇代表双方签约并讲话;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景波出席签约仪式;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星主持签约仪式。
张务锋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时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山西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标志着双方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合作迈向新阶段。
张务锋指出,山西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粮食产业独具特色,是著名的“小杂粮王国”。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杂粮产业发展,立足优势、扬长补短、突出‘特’字,着力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特色杂粮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在优化粮食供给、助推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务锋强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秉持“合作、共享、创新、发展”的理念,全力支持山西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应急保供体系完善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二是,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在培育杂粮特色品牌、粮食产后服务和质检体系建设、粮食产销协作,以及优质杂粮示范区和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三是,着眼“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及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予以积极扶持。
陈永奇表示,多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支持地方发展,在推进山西粮食仓储能力、“优质粮食工程”、特色杂粮产业、“山西小米”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指导和宝贵支持。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双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支持山西省粮食事业发展的有力举措。山西省将以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本省资源优势和粮情实际,认真落实协议内容,主动对接服务,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同推进政策和项目落实落地、开花结果。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司局单位、各省区市粮食局和山西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签约仪式。
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授牌成立
5月20日,在2018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向山西农业大学承建的“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进行授牌。
山西是著名的“小杂粮王国”,杂粮分布面积广、品种多、品质优。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时,要求“立足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字,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主打“特色”“优质”两张牌,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功能性农产品(食品)为引领,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大力实施现代特色农业增效工程,打造优质粮食品牌基地。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山西粮食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此次成立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旨在以此为平台,开展重大粮食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和产业化,加强粮食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撑山西“小杂粮王国”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粮食科技与经济融通发展。
【侧记】
太原会场“杂”彩纷呈好戏连台
五月的龙城,万物繁茂,生机勃勃,一场凉爽的雨降低了太原的气温,却不曾把“2018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的热度降低分毫。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宣布“2018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山西太原分会场所在地———湖滨广场成为了向市民传播粮油健康营养知识、展示粮食前沿科技成果、展现山西特色杂粮产业新风貌的大舞台。
漫步广场,数十张深蓝色调的科技成果展板依次排开,图文并茂展现着我国在粮食储藏、保管、检验、加工、物流等环节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最尖端的科技成果,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参观者一一介绍。可以说,每一个科研突破都凝聚着我国粮食科技从业者的智慧和辛劳,也代表着“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工程已经落地生根。
广场右侧分列着12个浅蓝色的展位,这里是“山西好粮油”的企业产品展示区,来自忻州、朔州、临汾、长治等优质杂粮产区的十几家企业纷纷把自家的特色杂粮产品摆上展台,不但有传统的杂粮馒头、杂粮面等初加工品,还有小米锅巴、即食红芸豆、杂粮即冲饮料、婴幼儿谷物辅食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杂粮精深加工产品。
一抹亮眼的橙色则属于“山西小米产业联盟”的12位参展成员,他们带着标有新鲜出炉的“山西小米”商标产品第一次登台亮相,引来了大批民众的驻足围观和选购。不愧为山西小米产业中的翘楚,这些“盟友”们摆在展台上的产品不但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在产品包装和设计上也各具特色,有精美的瓷瓶,质朴的竹器、一拉即开的密封罐……既体现三晋大地悠久农耕底蕴,又满足消费升级后消费者对方便和个性化的产品需求。
这边展示区人气高涨,那边首届全国小米食味品鉴大会也紧锣密鼓拉开帷幕。“我们选取来自山西、吉林、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河北和山东8个省区的小米,请现场观众和专家分别根据标准进行打分。”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孙辉博士向记者介绍说。
专家评审区内,各位专家正认真地根据各项标准打分,外场的大众区热乎乎的小米粥一端上桌,一大批观展的市民寻着味儿就围了上来,大家先看颜色,再闻香味,最后细细品尝,挑选出口感最好的一个,在打分表上填上分数。
上午现场好戏刚唱罢,下午一场学术“重头戏”又开锣。杂粮学术报告会邀请了3位业内专家,围绕“功能杂粮、杂粮营销”等产业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既登高望远,更脚踏实地。
太原会场这一系列“杂”彩纷呈的活动,不但把生产和消费优质粮油的理念传递给广大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更将粮油消费提档升级的共识进一步凝聚。
武汉会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21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共同推进湖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湖北省副省长周先旺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代表双方签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丽瑛、卢景波出席签约仪式;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吕江文主持签约仪式。
张务锋指出,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多年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湖北省委、省政府把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全面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扎实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发展,“荆楚大地”品牌享誉全国,粮食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成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要支撑。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时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标志着双方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合作迈向新阶段。
张务锋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秉持“合作、共享、创新、发展”的理念,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和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二是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在培育知名粮油品牌、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以及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是着眼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在壮大骨干企业、开展产销协作、建设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四是立足“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在科技创新联盟、粮食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共建武汉轻工大学等方面,给予全力扶持。
周先旺表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搭建起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支持湖北、助力湖北的新载体、新平台。湖北省将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科教优势,主动担当起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
在双方协定的重点领域,积极做好跟进对接服务,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推动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再上新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司局单位、各省区市粮食局和湖北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签约仪式。
共育优粮人才 助力优质发展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武汉举行全国粮食行业人才供需对接会
5月21日上午,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办、湖北省粮食局和武汉轻工大学承办的全国粮食行业人才供需对接会暨职业教育联盟签约仪式在武汉轻工大学举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丽瑛讲话,8家与会科研院所、企业作交流发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印发的《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人才兴粮”,完善体制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增强综合素质,对于深化粮食流通改革、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人才对接活动的主题为“共育优粮人才,助力优质发展”,现场集中展示粮食行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成果,以及各省(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大力实施“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工作制度体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实效,以及38所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果。
曾丽瑛在讲话中指出,进入新时代,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设粮食产业强国、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任务艰巨繁重,对强化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共育优粮人才,助力优质发展”主题,举办人才供需对接活动,搭建人才供需交流平台,就是要深入推进“人才兴粮”,发挥需求引领作用,促进合作共赢,实现业兴人旺的良好局面,为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曾丽瑛表示,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立足本地粮食产业发展,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分析,统筹用好科研院所、企业等优势资源,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涉粮院校要提升培养质量。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定位关键、紧缺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粮食企业要深度参与,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正常释放人才需求信息。
供需见面会上,与会科研院所、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会议代表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大家就如何发展粮食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从形式、内容、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据介绍,目前粮食人才市场的状况是,一方面企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大量粮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和了解粮食行业又掌握机械、信息化、贸易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但每年粮食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其他专业毕业生虽然多,但不熟悉粮食业务,因此企业很难招到非常满意的毕业生;而另一方面,虽然粮食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但学校相关专业的招生却不理想,报考的学生不多。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了解,亟需深入交流合作。
其间,全国8个粮食行业职业教育集团还就组建全国性的行业职教集团联盟达成一致意向,并现场签约。
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是强化粮食职业教育的行业指导、改革集团化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重点针对粮食产销区、不同粮食品种产区、不同气候地区之间粮食产业经济结构、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导致校企合作资源、教育培训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力图通过搭建跨地区、全行业的职教集团联盟,促进东西部间、产销区间、不同粮食品种产区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粮食职业教育,提升粮食行业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助力粮食产业强国建设。
根据《意见》要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下一步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为重点,深化粮食行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服务粮食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全国粮食科技成果对接签约及发布会在武汉举行
持续完善“三对接”机制 大力实施“科技兴粮”
5月21日上午,“2018年粮食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活动”在武汉轻工大学举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景波出席粮食科技成果对接签约、粮食科技成果发布活动。
作为此次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次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旨在通过建立完善粮食行业科技成果、人才、机构“三对接”机制,搭建粮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提升科技贡献率,增强粮食产业健康发展新动能,为推动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促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科技支撑。
活动上,来自全国多家科研院所和粮油企业开展了科技成果、科研团队、科研机构与企业“三对接”签约,以拉近科技供需双方距离,促进科技与经济、研究与产业紧密结合。
据统计,现场共达成23项粮食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签约,合作金额7000余万元。
签约现场,武汉轻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李建芬与湖北省建始县容华食品有限公司达成了一项大豆副产物制作纤维饼干的技术签约。
李建芬对粮油市场报记者说:“容华食品有限公司有一项业务板块是大豆制品加工,形成副产物豆腐渣,以前只能以400元/吨的价格卖给养殖企业做饲料。考虑到其用于加工的大豆以富硒而著称,且豆腐渣中大豆纤维含量达到60%~70%,我们建议其建设纤维饼干加工项目,辅以南瓜、面粉,制作不同口味的纤维饼干,产业链延伸以后,饼干平均售价达到2000元/吨,通过此一项技术创新转化,就极大提升了企业效益。“容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华表示,按照企业日产10余吨豆腐渣的加工能力,未来纤维饼干年产可以达到3000多吨,年产值将达到6000万~7000万元。
粮食科技成果展示现场,涵盖储藏、加工、物流、质量安全环节及粮食机械装备领域的众多粮食科技创新成果悉数亮相,10多项粮食行业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公开发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科技兴粮”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突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到2020年构建起“粮食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学研融合更加紧密,粮食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技术转移成效不断放大,粮食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与结构更加合理”的粮食科技体系。
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按照《意见》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兴粮”,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统筹协同推进、激发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着力提高全行业各环节科技水平。
当日,国家和粮食物资储备局还向武汉轻工大学“国家粮食技术转移中心”授牌,着力将该中心打造成为促进粮食技术转移、粮食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重要平台。
【侧记】
科技强业人才兴粮 打造粮食行业两大支撑
江城初夏,万物并秀。5月21日,2018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活动的重头戏在武汉轻工大学拉开帷幕。科技、人才、强业、兴粮……成为全行业最走心的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粮食产业的强大离不开科技创新,粮食产业的兴旺更需要聚天下英才。
无论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都离不开科技支撑、人才支撑;而科技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样可以借助上述总体战略和重大工程,再做新探索、再上新台阶、再出新成绩。
创新驱动,既是科技创新,更要人才驱动。在党中央把科技、人才工作当作重要战略资源的今天,粮食行业大力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带动整个行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日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有关部门相继下发了《关于“科技兴粮”的实施意见》《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对科技兴粮、人才兴粮两大战略任务作出明确部署,为科技护航、以科技强业,为产业引才、以产业促才。
武汉轻工大学主会场,科技对接、人才对接、科技成果发布、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签约、科技成果展示……各项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一项加工科技的应用,可以令豆腐渣变成纤维饼干的主原料,产业链条得以延伸的同时,价值链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粮、深化粮食科技体制改革,可有效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粮食产业健康发展新动能,为推动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促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科技支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通过向人才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粮食行业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这就是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人才支撑。
粮油市场报记者赵瑞华、王影影、张广普、陈莹、孟鹏采写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