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协函〔2018〕13号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粮食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业协会,各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落实《推进粮食行业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实施意见(试行)》,推动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企业品牌水平,推进粮食区域品牌建设,更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我会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粮食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加强粮食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
2018年2月28日
附件:
关于加强粮食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推动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企业品牌水平,推进粮食区域品牌建设,更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结合粮食行业实际,现就加强粮食行业品牌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品牌建设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粮食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从顶层设计到各个环节系统地部署推动,最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加强品牌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战略性举措。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的重要论述,这是今后开展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工作导向。加强品牌建设是培育一流企业的战略选择,是企业赢得新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推进粮食区域品牌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粮食特色优势产业县市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提高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粮食行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作为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大国、第一粮食消费大国,我国建设世界第一粮食产业强国仍然任重道远,在提升粮食国际竞争力、培育国际大粮商、打造全球化粮食品牌等方面仍显落后。面对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新情况,我国粮食行业传统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迫在眉睫,增强粮食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知名品牌刻不容缓,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切实提高我国粮油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在粮食行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质量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充分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与资源禀赋打造一批粮食行业区域特色品牌,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推动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迈向粮食产业强国。
二、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按照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和质量提升行动的总体部署,以“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目标,围绕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建立健全粮食企业品牌培育、保护和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粮食行业区域品牌建设,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夯实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整体规划原则。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设计、统筹谋划,实现设计、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相互协同,形成合力。
2.坚持突出重点原则。要遵循品牌建设规律,结合实际,突出抓好“创新、品质、管理、诚信”等重点环节,找准品牌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3.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制订中长期品牌战略规划,确定阶段性目标和行动方案,持之以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4.坚持协同推进原则。加强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媒体等各方面的沟通合作,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品牌建设路径,形成自身为主、协会推动、社会参与、媒体宣传、促进有力的品牌建设机制。
(三)主要目标
将品牌打造与粮食生产功能区紧密结合,通过重点推进粮油产品品牌建设,着力强化粮食行业品牌顶层设计和制度创设,激发全社会参与粮食行业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品牌建设的良好环境,增强品牌建设与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涌现一批品牌战略明晰、品牌管理体系健全、品牌建设成果显著的企业;形成一批产品优质、服务上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粮食行业区域品牌。
三、加强品牌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企业要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品牌建设方法和品牌管理机制,研究制定科学的品牌发展规划,实施明确的品牌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品牌经营管理体系。积极参加品牌调查、品牌评价、中国好粮油遴选等活动,通过行业平台找差距、补短板,真正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开拓创新品牌推广渠道,增强品牌实力,实施差异化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 准确把握品牌定位。企业要聚焦企业战略和客户价值,根据企业实际和产品特性,科学确立品牌定位。大型企业要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中小企业要做专、做精、做特、做新,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形成品牌竞争优势。提高产品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改造提升产品售后服务模式和质量。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培育品牌的内核,把品牌价值作为衡量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掘和引领需求为追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原始创新能力,加强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拥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四)努力追求卓越品质。企业要把卓越品质作为品牌的基石,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建立品牌管理体系,提高品牌培育能力。培养引进品牌管理专业人才,造就一大批技艺精湛、技术高超的技能人才。坚持精益求精,使产品、服务和工程经得住历史检验,努力打造一流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
(五)提高精致管理水平。企业要把精致管理作为创建品牌的保障,持续提高品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优化品牌名称、标识、符号等要素,聚焦消费者的关注,通过品牌要素将品牌核心价值理念准确传递给消费者,并形成牢固的品牌记忆。要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国际对标,不断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
(六)加强品牌宣传推广。企业要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链接。以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报刊为平台,构筑品牌国内外宣传网络,挖掘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加文化含量,注重产品设计,促进产品深度开发和增值。利用相关展会、节庆、论坛和博览会以及“中国品牌日”、“世界粮食日”等平台,进行展示、推介、营销活动。
(七)加大品牌保护力度。企业要坚持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相结合,完善商标战略,及时规范注册商标、商号等商业标识,防止恶意抢注;要通过对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等的综合运用,建立完善的品牌保护体系。要做好商标、专利等方面的国外注册工作,防范各种侵权行为,加强自主品牌在国外的保护力度。
(八)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企业要把诚信作为品牌的命脉,要严格遵守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相关政策和标准规定,坚持诚信原则,加强自我约束,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塑造诚信高效、社会信赖的企业形象。主动进行信用承诺,积极参与行业信用档案建立工作,不断提高质量诚信意识和质量法制意识,推进建立质量诚信自律机制。
(九)坚持发展规划引领。企业要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和地域特色,科学制定区域品牌发展规划,明确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内涵和品牌定位。进一步明确区域布局、发展定位和目标市场,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品牌体系,重点围绕粮食优势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形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生产布局,建设具有特色的区域品牌。
(十)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打造区域品牌要坚持“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原则,加强与行业协会、质检部门合作,参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标准,制定完善与品牌配套的基地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对区域内各产品品牌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实行优胜劣汰。
四、加强品牌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企业要将品牌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定期研究品牌建设工作。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充分争取和利用好媒体及各种社会力量,共同促进粮食行业品牌的培育、发展与保护。
(二)加强制度建设。企业要以做强做优为目标,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品牌认证、标准制定、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宣传推广等活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健全品牌战略、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品牌危机、品牌资产、品牌应用等一系列品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
(三)加强资金和人才保障。企业要根据品牌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加大资金投入,并将品牌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要加强品牌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尽快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负责任的品牌建设专业队伍。
(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企业要挖掘区域性粮食文化元素,联合打造区域品牌,促进品牌整合,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要不断增强品牌意识,丰富品牌文化内涵,提高品牌产品质量水平,凝聚核心文化,光大品牌形象,培育发展自主品牌。
(五)加强交流合作与培训。企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创建和产销对接推介、品牌产品交易会等活动,主动加强与国内外品牌设计、咨询、管理机构的合作。要积极开展品牌建设的学习和培训,培养品牌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品牌建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