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网讯(记者 胡增民)7月6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稻谷循环经济产业链及稻米油三产融合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代表武汉轻工大学教授何东平、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等47位科技人员,呼吁国家加大支持米糠油产业发展的力度。
米糠是一种优质的油脂蛋白资源,以米糠为原料生产的稻米油,是世界公认的营养健康食用油,我国是稻谷生产和消费大国,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目前大米加工企业小而分散,米糠资源难以集中利用,我国米糠的利用率不到20%,与日本利用率接近100%、印度利用率达70%还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粮油生产消费形式的改变和粮油科技进步,特别是米糠膨化保鲜技术与装备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为米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可靠的保障。益海嘉里集团在稻米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将之完善和推广将有利于我国稻谷加工及稻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从2006年进入水稻加工领域起,益海嘉里就着手研发水稻综合利用的新模式,并及时把研发成果转化到所有工厂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中,十年来累计投入已达到数十亿元,逐步构建了“订单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名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的新型循环产业模式。
王瑞元代表47位专家做“中国稻米油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时表示,我国是油料油脂的生产、消费大国;充分利用米糠榨油,是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的有效举措,我国规模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9830家,年产米糠1461万吨,超过我国的大豆产量,米糠含油率平均为18%左右,与大豆相当。如能全部利用,按实际出油率15%计算,每年可生产米糠油220万吨,是不种田的“种田”。到2020年,米糠榨油利用率如能达到50%以上,就能为国家生产米糠油110~120万吨,可以起到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3个百分点的显著效果。
47位专家一致呼吁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米糠油产业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建议国家象重视与支持油料生产和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一样,重视与支持米糠资源的利用,为国家增产油脂,为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能力,保障食用油安全作出贡献。
——支持日加工能力在2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注:200吨大米加工企业每天均能生产米糠15吨),配备米糠膨化保鲜成套装置。据测算,为保证米糠及米糠油的质量,需要配备国产米糠膨化保鲜成套装置约1800套,合计需要投资7.2亿元(每套装置日保鲜米糠20吨,现价40万元)。建议国家自今年起至2019年,每年拨款2亿多元,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确保到2020年米糠制油利用率达50%以上,米糠油产量达120万吨以上。
——建议国家对米糠油生产企业给予适当补助政策。米糠油生产技术难度与成本都要高于大宗油脂,为调动企业积极性,建议国家自今年起至2025年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给生产出的米糠油每斤1元的补助。
——在税收方面,建议对从事米糠油的生产企业,在对米糠资源的利用部分,按财政部、国家税务局有关规定,免征企业该项所得税和增值锐。
粮油市场报、中国粮油网记者获悉,前述47位专家为从事油脂生产、加工、科研、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分别来自中国粮油学会、武汉轻工大学、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益海嘉里集团、中粮集团、中储粮油脂、山东鲁花集团等企事业单位。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主办、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承办。中国粮油学会一直以来支持和关注我国我国稻米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长张桂凤专门出席并讲话,希望与会专家代表积极探索稻米循环经济产业链新模式,以科技创新驱动稻米油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稻米油产业发展,粮油市场报、中国粮油网已分别在7月4日《将米糠油吃干榨净为国产油脂”加油“》、7月6日《深挖米糠资源 力促多元应用》进行了深度报道,引起了业内外广泛关注。